您所在的位置:考古发现

陕西周公庙遗址发现4000年前“窑洞人家”

从陕西省周公庙遗址考古队了解到,周公庙遗址今年新发现一处距今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考古专家从中发掘出的四个带有窑洞和院落的“窑洞人家”,为人们初步展现了先民们的家居生活场景,为研究当时社会及其家庭结构提供了珍贵资料。
主持考古发掘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雷兴山说,四个“窑洞人家”各自都拥有一孔窑洞和一个院落。较为特殊的一个“窑洞人家”,有一孔白灰地面的窑洞,其西门进院落的门前保留有“门槽”类结构。窑洞南侧是一处地穴式房屋,其房屋中间有一个灶,不是通常的壁炉。至于房屋与院落的关系,除了两者基本上东西并列之外,两者之间分隔的墙上还保留有柱洞,其作用除保护房屋外,疑有草棚类建筑。
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岐山县境内,因西周时期的周公旦而得名。从2004年开始正式考古发掘以来,目前初步搞清商周时期的聚落分布约有4平方公里,在今年发掘工作的1000平方米范围内,意外清理出了一处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点的窑洞建筑遗址。
在一座窑洞、地穴和院落的“窑洞人家”里,庭院中不仅有储存东西的地窖,还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圆形火灶,灶下存有明显的火烧土痕迹。地穴房址中间遗留的大量烧土表明,这里应是先民们用来生火取暖的地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孙庆伟说,从遗留物来看,这两间窑洞在功能上是有差别的,就是说当时人的居所已经有了功能的分区,在生活上比较讲究了,可见在龙山时期这里居民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原始,这个时期的先民已经有了很好的生活追求。
此外,在遗址区内还分布着许多袋状灰坑,其中一座灰坑内埋有3个小孩和4头猪。尽管它位于一个“窑洞人家”旁边,但其性质还没有结论,因为龙山时代的灰坑性质的功能往往是多样化的。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