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历史谜团

蒋介石为何杀掉韩复榘?没及时应变紧跟上蒋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河南开封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和第五战区团长级以上的军官会议。在会议上,蒋介石当众公开问责韩复榘,随即将韩复矩逮捕,并押解到了汉口,由何应钦、鹿钟麟、何成浚等人从速组织军法审判,判决书上韩复榘的主要罪状为:“该被告并不尽守土之责及抵抗能事,对于本会委员长先后电饬出师应援德州及进击沧州,牵制敌军之命令均不遵奉;复因敌军渡河,擅先放弃济南,撤退泰安。委员长继令该被告坚守鲁南防地,又不奉命令,节节后退,弃鲁西济宁,后敌军跟踪侵入,致军事上重大损失。”
1月24日,韩复渠在汉口被枪毙在关押他的房子里。韩复榘,作为当时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等要职于一身的国民党军界高官,缘何会遭到蒋介石下令逮捕并处决的厄运呢?当时判决书上所列举的韩复榘主要罪状,都是一些明摆着的公开事实,韩复榘自己也是推辞不掉的。1937年冬,日军大举进攻山东,韩复榘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战而放弃了济南城,并在撤离济南前还下令焚毁省政府、进德会等,确实引起全国舆论的一片反对,尤其是全国民众要求国民政府严惩韩复榘的呼声颇高。
1936年蒋介石与韩复榘在济南的合影然而,这还不是促使蒋介石下决心杀掉韩复榘的主要动因。据史料记载,1937年底,“刘湘、韩复榘、宋哲元三人曾密谋准备联合倒蒋,蒋介石接到了这一策划的密报,遂下决心杀韩的。”在蒋介石看来,当时韩复榘的举动事关大局,如果韩复榘向北倒,和宋哲元连成一片,很有可能会扩大“华北自治”的区域,(其实宋哲元在抗日问题上是很坚决的),加之刘湘已有意拒绝蒋介石入川,就会使南京政府处于危难的困境。对此,蒋介石是十分担心的。这也是韩复榘遭到杀身之祸的一个重要起因。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因素,促成蒋介石痛下杀掉韩复榘的决心,那就是冯玉祥告发韩复榘“叛国降敌”的一封密信。1937年9月,冯玉祥出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赴津浦线北段指挥抗战。在抗战最紧急的关头,冯玉祥接连三次打电话给韩复榘,要求他速派兵增援前线,但韩复榘却阳奉阴违,按兵不动,使得冯玉祥非常恼火。冯玉祥还接到闻承烈的报告,说韩复榘正在与日本武官石野等密谈,冯玉祥更是怒火中烧,大骂韩复榘脑后有反骨。
1926年,韩复榘在反对奉、吴军阀的战争失败后,投降了阎锡山;1929年,向潼关以西作战略撤退时,他又投降了蒋介石………
对于韩复榘的为人之道,冯玉祥本人是深知的。
于是,冯玉祥连夜给蒋介石写了一封密信,派随从副官冯纪法火速去南京面交白崇禧转呈。不久,冯玉祥愤然返回南京,山东地区遂划归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但桀骜不驯的韩复榘更是处处刁难,弄得李宗仁十分难堪,大发脾气,也屡屡向蒋电告韩“不听号令”,“无法指挥”。这两起告状,非同小可,也是促成蒋介石逮捕韩复榘的重要原因。
蒋介石在逮捕韩复榘后,一开始只想剥夺韩的军权,并未定下决心杀掉韩复榘。然而,就在此时,李宗仁、白崇禧、沈鸿烈等人都对韩复榘的倒行逆施和不抵抗行为愤愤不满,特别是冯玉祥当时曾书写了“违抗命令,叛国降敌,军法从事,决不姑息”16个字交由张治中转呈蒋介石。
也正是这些来自国民党军内外高官们的意见和呼声,才在客观上督促了蒋介石痛下决心杀掉韩复榘的。由此可见,蒋介石下令逮捕乃至处决韩复榘,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现在看来,韩复榘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消极抗战乃至“违抗命令、叛国降敌”,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受蒋介石本人所影响的,只不过是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抗战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蒋介石下属的韩复榘没有及时应变紧跟上来而已。韩复榘被枪决似乎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但是蒋介石作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统之帅,对于韩复榘之死也应该作出反省和检讨的。如果说蒋介石没有一开始的对日作战的不抵抗态度,张学良所部东北军也许就不会不放一枪一弹,把东北三省给丢掉的,全民抗战的热潮也许就会更早一天到来了。然而,正是由于蒋介石自己在抗战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优柔寡断和犹豫不决,才最终贻误了中国抗战的最佳时机,使得侵华日军得寸进尺步步紧逼,把战火由东北逐步扩大到华北乃至国内其他地区的。不可否认的是,蒋介石从消极抗战到正面抗战的态度转变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民党各级将领的抗战态度,使之全民抗战思想迟迟不能在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中达到高度统一,有令不行,延缓行动,甚至抗令不遵等现象屡见不鲜,等等,都程度不同地影响和制约了国民党军正面抗战局面的顺利展开。所以,蒋介石对此也是应该负有一定历史责任的。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