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环境保护

安徽多地雾霾锁城炭黑浓度超高 烧秸秆或为主因

一觉醒来穿越到“黄土高坡”,是这几天我省中北部地区市民的真切感受。12日下午,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的数据日报显示,我省数个地市空气受污染,并有继续“南下”的趋势。其中,省城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污染指数179,直逼中度污染(200以上)。雾霾天气今天早晨还有可能在淮河以南的大部地区再次出现。
全省多地市昨日发出大雾红色预警
安徽省气象台于6月11日20时45分发布大雾黄色预警,6月12日6时45分又将大雾预警信号由黄色提升至橙色。6月12日早晨江北30个市县出现大雾、霾天气,主要集中在淮北中部到江淮之间中部,固镇、寿县、肥西能见度仅为30米。截至12日7时20分,江北43个市县发布了大雾、霾预警信号,其中合肥、肥西等8个市县发布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大雾红色预警信号的定义是,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
合肥10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全线超标
昨天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显示,合肥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直逼“中度污染”,空气污染指数更是升至199,比去年沙尘暴入侵时还要高。
环保专家说:“今年的秸秆焚烧对空气的影响,是近年来最恶劣的一次。”
空气质量日报显示,昨日合肥市全城平均空气污染指数为179,远远高于100的“污染线”,是今年以来空气最差的一天。全城10个监测点的数据全线超标。其中,三里街为179,长江中路为186,明珠广场为171,庐阳区为199,瑶海区为165,包河区为159,滨湖新区为169,高新区为191,一向较好的董铺水库监测点,也达到179。
雾霾天气近期有可能加剧
雾霾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气象专家解释说,在无风的天气里,在城市常常可以见到烟雾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向水平方向漂浮起来,弥漫四方,整个视野很快就变得模糊起来,随着烟雾的袭来,天气阴沉,太阳无光,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同时也便会闻到煤烟味和其它难闻的气味。身体抵抗能力较差的人,便会出现胸闷、咳嗽、喉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据省环监局环保专家表示,近期,合肥处于入梅前期,易形成高湿、低压、静小风等特殊的天气状况,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安徽及周边地区农村地区大面积秸秆焚烧产生的污染物得不到有效扩散,不断在我省及周边地区堆积,造成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短时间内区域空气污染。
证实元凶:炭黑成分高,焚烧秸秆或是主因
11日早上7点至昨天晚上,由于空气质量持续下滑,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每隔1小时就会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成分。检测结果印证了多数市民的猜想——炭黑浓度非常高,连续两天的污染天,很可能又是焚烧秸秆所致。
5月下旬以来,我省及周边地区进入秸秆焚烧高峰期。据卫星遥感影像解读和现场巡查结果,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秸秆焚烧现象,其中,宿州、蚌埠、亳州等皖北地区较为严重。
12日上午,从淮北市消防部门了解到,6月1日起,短短12天,该市消防部队就到因秸秆焚烧引起的火灾201起。而6月8日16时至9日16时,短短24小时,该市消防部队就到因秸秆焚烧引起的火灾142起。
自5月20日起,环保部门每天向公众公布卫星遥感监测秸秆焚烧点的信息,在24天的数据中,安徽被通报的火点共有837个。单昨日一天,就发现229个,创历史之最。
雾霾天须少吃刺激性食物
雾霾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如酸、碱、硫,盐、酚、微生物等通常是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侵入人体后除了会引起咽喉炎,气管炎,结膜炎及肺部疾病外,其实对人体皮肤的伤害也不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霾中的有害物质附着患有痘痘的脸部皮肤后,往往会引起各种症状,如脸部瘙痒,红肿,炎症加剧等等。
专家建议,当出现雾霾时应尽量减少外出,更不能在室外做剧烈运动。不要让肌肤直接暴露在雾霾的包围之中;出门应戴好口罩,遮住发痘部位。衣着以棉质品为佳,无纺布的会对某些人造成过敏;由于雾霾天日照不足,易造成人体维生素D等生成不够。所以要多吃些豆制品、优质牛乳、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少吃刺激性食物。
深度链接:国外怎样处置作物秸秆
早在1970年,美国就用法律规定禁止焚烧秸秆。之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先后对焚烧秸秆进行了限制,并从资源再生的角度对秸秆进行了回收利用。
美国有24个农业州,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秆需要处理。秸秆在美国的用途很广,可用作饲料、手工制品等,有的地方还用来盖房,将整捆的秸秆高强度挤压后填充新房的墙壁。
丹麦是世界上首先使用秸秆发电的国家。农民收获粮食后,把秸秆卖给电厂,可满足几十万用户的供热和用电需求。由于和煤、油、天然气相比,秸秆成本低、污染少,可称得上电厂最划算的一笔买卖。
目前日本秸秆的主要处理方式有两种:混入土中还为肥料,以及作粗饲料喂养家畜。根据近年统计数据,稻秸秆最多的是翻入土层中还田,约占68%;其次作为粗饲料养牛的约占10.5%;与畜粪混合作成肥料约占7.5%;制成畜栏用草垫约占4.7%;一小部分难以处理的秸秆就地燃烧,约占4.1%。目前,日本正在积极挖掘秸秆的燃料转化潜力。开发出利用植物纤维的生物燃料,可以避免影响粮食供应价格。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